并不是扫描枪可以扫任何条形码
但是精度高的条码扫描仪可以向下兼容,
扫一些精度低的条形码。
但是也并非是扫描精度dpi越高越好
因为有的时候精度太高
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商品条形码,
市场上常见的条码扫描仪
精度一般常见的有3Mil,4Mil和5Mil的
5mil的分辨率大约等于0.13mm
3mil的分辨率大约等于0.08mm
一般来说,
扫描光点是最小条空宽度的0.8倍左右比较合适,
一般商品条码在0.8的放大系数的情况下,
最小条空尺寸是0.26mm。
3Mil的精度要高于4Mil和5Mil的,
dpi扫描精度越高,
其对应的条码扫描器也越贵,
要用回原来的圆头的P/S的键盘才可以. 扫描枪的数据是通过键盘传到电脑的.你换了 USB的键盘就相当于短了通讯. 接触到条形码就不亮了(是红灯的): 表示 能读码,数据没有被传到电脑. 可以把扫描枪设置成USB,并换成USB数据线,要么换回原来的键盘
感谢楼主邀请回答我有一些二维码想用扫描枪扫描一个二维码,再打印出来一个二维码,能实现吗?
根据楼主所说的问题是可以实现的,需要用到专业的二维码打印软件,软件中的即使打印功能可以实现扫描一个二维码并打印出来一个同样的二维码
二维码的即时打印功能,即用扫描枪扫描一个二维码,打印机会自动打印出一个相同的二维码。如果想实现二维码的即时打印功能,单单靠打印机是无法实现的,还要借助条码打印软件,实现扫描一个二维码数据到条码打印软件中然后条码打印软件制作一个相同的二维码,并连接打印机打印出来。
中琅条码打印软件中有“打印时输入”数据对象类型,完全可以实现扫描二维码同时打印相同的二维码,下面看看具体是怎么实现。
实现即时打印二维码,需要打开打印机属性-高级选项,选择“直接打印到打印机”,不要选择使用后台打印,不然会有数据延迟,无法实现即时打印。
把扫描枪和电脑连接,运行中琅条码打印软件,新建一个标签,选择打印机,设置标签纸张大小行列等信息。
确认需要扫描打印的二维码类型,在中琅条码打印软件中利用“绘制二维码”工具添加一个二维码,打开二维码的图形属性-条码选项,选择对应的二维码类型,常用的二维码类型有QRCode,dataMatrix、PDF417等等。
在数据源中修改二维码的默认数据,数据对象类型选择“打印时输入”,然后点“编辑”,在弹出的窗口中随便输入一串数据,并确定保存。
点开打印设置选择打印到打印机,点打印,会弹出一个输入窗口,然后用扫描枪扫描二维码就可以实现二维码的即时打印。
综上所述就是条码打印软件实现二维码即时打印功能的操作步骤,条码打印软件的“打印时输入”功能不仅可以实现二维码的即时打印,还可以实现条形码的即使打印。
条码扫描器:主要是扫描物品的条形码,把该条形码的
数字串号
读取到相应的设备上。商品的数字串号信息扫描到系统
,通过软件对预先录入的商品信息进行匹配与结算
。所以,条码扫描器,只是一个前端的工作设备,并不具备把二维码出现商品信息。所以仍然需要配合其他系统完成。
1、 恢复出厂设置
这个设置是条码扫描器设置中最重要的一个设置,一般情况下的条码扫描枪故障(如无法识读条码等)都可以通过这个条码扫描器设置来解决问题。
2、 条码数据的前缀和后缀添加设置
有些条码应用中要求识读上传后的条码数据具有一定的前缀和后缀来适应系统的一些功能,通过这个条码扫描器设置,可以方便地为条码扫描器进行前缀和后缀的添加。
3、条码数据的位数截取设置
有些条码应用中要求识读上传后的条码数据删除前几个字符或者后几个字符来适应系统的一些功能,通过这个条码扫描器设置,可以方便地为条码扫描器进行字符位数的删减。
4、 条码扫描枪串口通讯产数设置
可以通过这个条码扫描器设置,方便得进行串口参数的修改,如波特率、奇偶校验、停止位、数据位、握手协议等。
5、 条码扫描枪扫描模式设置
目前质量上乘的条码扫描器可以有多种扫描方式,如手动按键式扫描、光线常亮式扫描、光线闪烁式扫描、自感条码式扫描,可以通过这个条码扫描器设置,方便地在各种模式之间进行切换。
6、条码扫描枪码制开通设置
条码扫描器为了加快其译码速度,往往对某些支持的条形码码制进行了锁定,默认状态下扫描器无法识读,如果实际中碰到这类型锁定的条码,可以通过这个条码扫描器设置,进行码制的快速便捷开通。
7、条码扫描枪接口类型设置
当条码扫描器进行接口数据线的更换时,可以通过这个条码扫描器设置,进行接口模式的转换,使条码扫描器可以在该接口模式下正常使用。
8、条码扫描枪蜂鸣器设置
当条码扫描枪在嘈杂的环境中与安静的环境中交替使用时,可以通过这个条码扫描器设置,对条码扫描器的扫描发声的大小进行控制,以更适合环境对声音的要求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wito.com.cn/post/673.html